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更为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正受到冲击并在不断的发生变革。未来教育是以教学资源数字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观念人本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而E-learning正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产物,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1].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2].基于这种新形式下,我们在实施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CAI授课模式逐步转变到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自学学习方式上来,初步探索了以E-learning的教学模式在本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1构建E-learning学习的软硬环境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E-learning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基本特征。从教育层面上看,E-learning的基本特征是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和管理自动化[1].为此我们基于这两个层面做了相应的工作。
病理学实验E-learning教学模式的基本环境是建立在部门局域网之上,因此我们组建了新的形态学实验室和形态学实验教学局域网教学平台,优化和更新实验教学硬件设施[3].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网控使形态学实验教学局域网与万维网(WWW)发生on-off式联系。新的形态学实验室通过局域网连通而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有效的硬件必须赋予有效的软件后才能使其发挥最大功用。因此,我们采用自主开发、联合制作和购买等手段,充分完善了学习软件环境。目前整个病理学实验的主要数字化资源包括与实验过程同步的图文型实验指导,实验图谱,病理学总论,组织学图鉴,胚胎学总论,病理学精品课程,教研室网站和其他丰富的病理学资源链接等,教研室网站更是包含了多种学习资源,如教学实验园地,实验图谱,教学论坛,教学展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多媒体天地等。通过以上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基本达到了E-learning的教育层面特征。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施E-learning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班级授课教学模式目前已受到人们的质疑,因此提倡以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的模式目前正为人们所关注。但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学科,其内在的、固有的一些特征要求老师“应有所为”,不能完全“放羊”式教学任学生驰骋而一发不可收拾,要做到有“收”有“放”.因此病理学实验必须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一方面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在整个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目前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过程“电子化,协作性”,以及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智能化”.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提出实验目标——引出理论问题——解决理论问题——验证理论结论——统一认识——完成实验目标——考核实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如以肝硬化实验为例,首先我们提出实验目的是掌握肝硬化的大体、镜下特征和临床病理联系。基于这种实验目的,我们再导出若干理论理论问题要求学生先予以解决,如肝脏的基本组织学结构如何?肝脏的基本生理功能如何?疾病状态如病毒性肝炎情况下肝脏可能出现哪些基本病变?病变进一步发展有何后果(导出肝硬化的病变形成及各型肝硬化的形态特点等)?在这些病变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从现有的资源中(包括教材和数字化网络资源)找出答案,解决上述问题,形成统一理性认识。接着老师发下切片,要求学生阅读该病例的简短病史后,找出切片中的基本病变(本例中要求学生找到假小叶结构,辨别假小叶与正常的肝小叶),切片看完后再观察大体标本,结合镜下切片和大体标本所见来分析肝硬化时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联系。这一过程学生亦可结合实验指导和实验图谱甚至浏览相关电子资源来最终解决。如有学生发现典型病变,要求其发言阐述要点,如病变不够典型,则教师需要示教。最后教师作一总结。最终结果是所有学生对本例的镜下及大体标本的病变特点都能掌握,理解了肝硬化的临床与病理联系,从而完成实验目标。如少数学生课堂上未能完成教学目标,则要求其在课后登入有关网页再次学习。为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一般都会在下次课时进行小测验,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学生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单独自主学习,甚至可以相互之间协作学习,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基础上。在某些关键点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管理软件,对个别或全体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答疑甚至适当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通过教师操作电脑对学生的电脑进行有效监控来实现有效的管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发挥了引导作用,而不是以往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其学习过程体现了“探究式”、“数字化”、“协作性”甚至“管理智能化”的特点。
3 E-earning实施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E-learning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从而培养出大批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而将数字化内容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是实现E-learning目标的具体途径[2].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本学科乃至相关学科的内容数字化,媒体化,综合化。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了全新的学习平台。新的教学平台的组建和教学手段的实施,在短期内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对实施E-learning教学的对象即湛江校区2002级本科在2003年下学期末进行了有关问题的网络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湛江校区2002级本科共有学生861人,本次网络调查在每个班实验考试之后一段时间内完成,总体调查在一周内完成,收回有效调查表650份(有效率75.5%)。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会运用网络教学课件来辅导标本观察;73%的学生认为在实验课中运用网络教学有利于辅助观察标本,把握标本观察的要点,提高学习效率;89%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92%的学生认为在实验课中播放一些组胚学、解剖学图谱非常必要。以上数字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并有效地溶入新的学习环境中去,并对新的学习方式予以肯定。调查还显示只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网络信息素养能力行,能找到自己想要得的资料;近31%的学生不知道E-learning为何物;44%的学生知道网络学习的概念但却很少实践;只有8%的学生平时复习功课时会上网找资料。另外我们的数字化资源也要进一步完善,只有24%的学生对我们制作的电子化课件满意。
综合有关调查的资料,对病理学实验课实施以E-learning方式的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①要进一步宣传、发动教师和学生积极进行以E-learning模式的教学改革的探索,从思想上提高对E-learning的认识,在实践中加大力度。特别是教师的角色转换要及时和到位;②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如图谱制作要进一步清晰,并表明病变所在;进一步充实与教材相配套的各类电子课件、电子素材,电子积件,进一步优化E-learning教学的环境;③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需要大幅度提高,部分同学狭隘地认为网络只是玩QQ、打游戏的工具。对持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我们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他们日常使用网络的行为要进行规范和管理。
4 展望
E-learning学习的模式正受到人们的重视。1999年,已经有超过7000万的美国人通过E-learning方式获得知识和工作技能、技巧,超过60%的美国企业通过E-learning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4].国内业已建立了多个基于E-learning模式的学习网站[5].E-learning的蓬勃发展使人们有理由相信,E-learning的推进将引发教育领域的新的革命。基于部门局域网和WWW,我们初步尝试了将病理学实验课以E-learning这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改革,探索了其在实践中运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结果表明,E-learning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这种教学模式也将为东莞校区的大班实验授课模式的探索带来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冯晓晴,胡方晴。 E-learning与现代教育技术。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25(S1): 43-47
2.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中国电化教育,2002, (2): 8-12
3.揭伟, 唐加步, 陈小毅, 等。 现代化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的组建和应用。 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4): 303-305
4.黄达其。探析企业E-learning培训的解决方案。电化教育研究, 2003, (5):64-67
5.王荣福。 从国内的E-learning网站谈起。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2, (9):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