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制片技术是病理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也是研究生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大部分研究生从事课题研究应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认为研究生病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应不同于本科生,因为他(她)们要亲自操作病理制片技术,完成硕士论文,而且部分研究生已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有的甚至已做过临床、教学或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具备较高的感性认识和悟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参与式”的教学训练法,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实验从组织的取材开始,到结果的观察、分析等整个过程,通过多次实验操作训练,达到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获得较好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1 加大学生独立完成的力度
鉴于我院部分科室研究生在做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缺乏病理技术经验,常因制出的组织切片质量不佳而影响后续的研究工作,最后仍然要依赖老师包办的不良现象。我们在研究生做实验之前,先让有经验的老师演示一次规范的、标准化的病理制片技术,然后让学生跟随高年级研究生一起做实验。为了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加大实验课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力度,让学生自己动手,每到关键之处,我们及时给予精心指导,使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这些规程和注意事项,通过反复实践来巩固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完成传授技术、技能的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2 严格把关,培养操作技能
2.1 取材规范,固定及时是组织制片的首要环节
由于病理制片技术包含的内容特别多,仅传统病理技术就包括组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和切片漂片、烤片、脱蜡、染色等必须的程序,其制作流程的每一步出问题都会影响结果的判断。组织取材固定是病理制片技术的起始环节,这步工作做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及时固定好的淋巴结组织和未及时固定好的淋巴结组织做出切片自己看,然后让学生讨论哪张切片能做出诊断?不能诊断的原因什么?以此给学生介绍几点组织取材固定应注意的事项:如组织怎样取材效果最佳,固定液的选择,盛装组织容器的选择,组织固定的时间,遇到干燥天气及取材组织多时如何处理等等。通过讨论学习使学生了解组织及时固定是做好组织切片的第一步。
2.2 组织脱水、透明是组织制片的关键步骤
我们仍用对比法让学生将取材后的各种组织分成两组:一组放在自动脱水机当夜随机脱水、透明、浸蜡,第二天早上包埋;另一组则用两天时间以人工慢脱水的方式将组织进行脱水、透明、浸蜡,两天后包埋。包埋好两组蜡块学生自己切片来感受,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组织脱水彻底,透明、浸蜡时间适当的蜡块容易制成切片,若是脱水不彻底的蜡块不好切,组织在高浓度乙醇内脱水时间太长及透明、浸蜡时间太长又会使组织过硬、过脆,不容易制成切片。
2.3 染色深浅适宜、对比清晰是组织制片的必要条件
苏木精-伊红染色在传统病理技术中称为常规染色方法,又简称HE染色。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制作病理教学切片时请学生观摩,因为病理教学切片的制作较一般切片要求更严格,不仅病变要典型、统一,而且染色要鲜艳、对比清晰、不易退色,甚至组织裱贴的方向、封片的位置都有讲究 .学生通过学习与具体操作,可切身体会到病理技术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制作流程的某一步骤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下一步工作,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认真对待操作中的每一细节问题,是可靠结果的必备条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研工作作风从点滴做起。
3 扩展相关知识的学习,适应时代要求
在HE染色切片中,肝细胞脂肪变性在胞浆内呈现的空泡与肝细胞水样变性的空隙不易区别,我们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即特殊染色方法给予鉴别;经冰冻切片用苏丹三染色方法,将冰冻保存的脂质被染液染成橘红色的圆形小滴,学生一看就懂,再回头看HE的切片也就容易多了。这样学生了解特殊染色与HE常规染色的不同意义,也让他们了解临床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整个过程。常用的特殊染色方法有十多种,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等特点,实验教学中学生逐步了解各种特殊染色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需要。如门脉性肝硬化的初期不易诊断时,用Masson三色法鉴别,可清晰地看到肝小叶逐渐被增生的细小胶原纤维包裹; AB-PAS染色对胃粘膜的肠化进行粘液分型,对于癌变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等等。
病理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各种病理新技术的问世不但使肿瘤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得以提高,还能检出早期、轻症的肿瘤,使患者生命得以延长,与此同时新技术的运用使进一步探讨肿瘤发生的病因、病原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成为可能。如:免疫组化技术,分子病理技术,图像定量分析技术等等。我们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例,当排除患者炎症、结核、转移癌的可能后,怀疑是恶性淋巴瘤时应该给病人做的病理诊断用什么技术方法,使学生了解到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并且正继续向着更细微、更精确的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电镜方向发展;明白病理诊断是基于细胞水平的最终权威性诊断,对临床医师决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们还以橱窗栏目形式将本教研室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一般的病理知识,也了解目前病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动态,既获取了先进的病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判断,从中得到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熏陶,为今后进行科研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大打下良好基础。
4.增强病理和医疗风险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法律体系的逐步健全及民众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社会和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新的要求,随之而来各种医疗纠纷案件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室为医疗纠纷所做的尸体剖解病例逐年增加,我们以此给学生灌输医疗风险意识的思想,告诫学生如何避免因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医疗事故。我们设问:倘若是病人肠系膜淋巴结未及时固定而不能做出诊断,给病人造成的后果会如何?学生深刻体会到: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就会耽误患者的及时治疗,甚至危害病人的生命,深刻认识到作为医务人员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在教学时,我们还介绍一些我校毕业目前在各个医院的有成就的医师及学科带头人,他们之所以快速成长和优秀,是因为他们与病理医师采取积极配合、协作态度,并十分重视病理医师所提供的病理信息,故医疗水平提高很快,是有病理意识的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使学生理解将来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临床医师,要有强烈的病理意识;病理诊断是疾病的最终诊断,它在临床医学中起着医学法官的作用,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任何错误和疏忽均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 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病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病理技术的进步,这就要求老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不仅对从事本专业学科前沿要有所了解,而且对学生在教学范围内提出的相关问题能做出比较精辟的解答。为了提高学生对病理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程度,使学生学得更扎实、技术掌握的更熟练、更全面,我们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提高病理技术实验教学的质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
综观我院研究生病理实验教学,总体上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条件不完善,设备较陈旧,不配套,缺少先进的仪器,以至教学内容尚不完善。如一些病理新技术的实验内容学生动手操作演练的机会太少甚至无。
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医学高级人才,使研究生们具备创新意识、科研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对于我们病理教研室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内培养合格的病理专业高级人才,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并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来完善。
参考文献:
[1] 凌启波,梁英杰。 HE制片质控要求[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16(4):333-334
[2] 苏敏。 病理学常用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见王恩华主编 ,病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