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库

病例讨论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例九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况:

患者女性,26岁。 主诉:心跳气促明显发作十余天,突然神志不清及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一天。 现病史:近三四年来劳累后偶有心跳气促,但稍休息后好转, 一个多月前因龋齿到诊所拔牙,术后当晚感觉不舒服,并有发热,服用退热药及四环素后热退好转。近十天来心跳气促加重,并时感觉上腹部疼痛。今天与家人说话时突然神志不清,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而急诊入院。过去史:年幼时经常咽痛、发热,并曾有膝关节痛史。体检:T 38℃,P 140次/分,R 29次/分,BP 16。7/11.5kPa(125/86mmHg)。入院时神志已清楚,但右侧上、下肢仍瘫痪,肌张力降低,口唇稍呈紫绀,不能平卧。心:心率140次/分,心律齐,心界叩诊向左右两侧明显扩大,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杂音,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肺:两侧肺底部听诊可闻及湿性罗音。腹部:肝位于肋下二指,剑突下四指,脾肋缘下刚及,脾区有触痛,腹部稍膨隆,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左肾区叩击痛,两下肢凹陷性水肿。背、腹部皮肤可见多处散在小出血点。实验室检查:RBC 2.5X1012/L,WBC 13X109/L。? 白细胞分类,N 80%。L18%,M 2%。小便,蛋白(+)、红细胞(+)。住院经过:入院后治疗热已退,其他症状未好转。入院半月后于夜间起床大便时呼吸困难突然加剧,明显紫绀,抢救无效,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问题:

1.说明本例的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

2.指出各脏器所出现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

3.本例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是什么?

4.预期尸检可见哪些病变?

5.本例直接死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思考提示】

1.根据病人为青壮年,年幼时经常有咽痛、发热并有关节痛史,心脏听诊在主动脉瓣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杂音,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不能平卧,发绀,肺底可闻及湿罗音,肝肿大,腹部有移动性浊音,下肢水肿,可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左、右心衰。根据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史,拔牙史,拔牙后当晚自觉发热、不适、有偏瘫、脾区触痛(提示脑、脾梗死),皮肤出血点、贫血可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根据病人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基础,突然出现右侧上、下肢偏瘫,提示左侧大脑梗死。根据病人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基础,脾区有触痛,提示有脾梗死。

2.(图略)

3.二尖瓣狭窄故二尖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故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因左心衰竭出现肺淤血故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发绀。因右心衰竭出现体循环淤血,故可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两下肢凹陷性水肿。因左侧脑栓塞出现脑梗死,故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因脾栓塞出现脾梗死,并常可累及包膜出现脾包膜炎,故腹部体格检查出现脾区触痛。因肾栓塞出现肾梗死,故可表现肾区叩击痛、血尿、蛋白质。

4.本例患有风湿性心内膜炎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出现全心衰及脑、脾、肾等脏器梗死。预期尸体解剖结果如下: 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四个心腔均扩大,心室壁变薄,二尖瓣各瓣叶增厚、粗糙卷曲、缩短。另外在主动脉瓣上可见到赘生物,大、松、脆、不规则易脱落,且部分脱落。两肺呈暗红色,重量增加,切面肺泡腔内可挤出粉红色水肿液。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间质小静脉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红细胞及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暗红色,切面红黄相间呈槟榔肝样镜检,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周围肝血窦扩张、充血,甚至相邻肝小叶之间可见充血、出血带。小叶周围肝细胞可见脂肪变性。脾体积增大,呈暗红色,重量增加,切面可见贫血性梗死区,呈三角形,三角形底靠包膜,尖指向脾门,白色,梗死区域脾包膜表面可见纤维素渗出。镜下,脾窦扩张充血,白髓减少,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脾索、脾窦轮廓存在,细胞结构消失,在梗死区边缘可见充血、出血、炎症细胞反应带。?肾体积增大,色暗红,表面光滑,切面包膜易剥离,左肾见—贫血性梗死区,呈三角形,底靠包膜,尖朝肾门,灰白色。镜检,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组织轮廓存在,细胞结构消失。梗死灶边缘可见充血出血带。脑:左大脑皮质顶叶中央前回可见一贫血性梗死区(脑软化灶)。腹腔内可见淡黄色液体。

5.本例患有风心伴亚心、全身多脏器栓塞,并出现全心衰,因起床大便时呼吸困难突然加剧,明显紫绀,抢救无效而死亡。因大便时腹内压增加,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量增加,从右心室到肺血流量增加,但左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故产生急性肺水肿。所以本例的直接死因是急性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