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库

病例讨论

第五章 肿瘤 病例二 左肺小细胞癌伴副肿瘤性脑病和神经病


病况:

患者,女性,67岁,因走路不稳,言语不清六个月入院。六个月前的一天晨起感头晕,走路感到高一脚低一脚,不稳,曾到XX诊所就医,测血压25/15.7kPa(188/118mmHg),给予心痛定等治疗。半个月后血压渐恢复正常,但走路仍不稳,并出现说话不清,时有恶心感,又到X X医院就诊,经头颅CT检查,示左丘脑腔隙性梗塞,收住院,给予扩张血管及改善脑代谢等治疗。三周后症状略有好转,家属要求回家疗养而出院。近一月来,走路不稳,讲话不清症状加重,并感四肢乏力,喝水时常发生呛咳,两下肢足部有麻木感,近三天视物成双,烦躁,精神欠佳而再次住院。 入院后体检:神志尚清,烦躁,检查时欠合作,T 36.8℃,P 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4.6/15.3kPa(185/11mmHg),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神经系统检查,左眼外展不到边,双侧水平眼震,Romberg氏征(+),双软腭上抬无力,咽反射消失,四肢痛觉减退,双下肢音叉振动觉消失,四肢肌张力低,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消失,双腹壁反射未引出。指鼻试验、反跳试验等共济运动检查较差,Babinski,脑膜刺激征(—)。化验:Hb 121g/L,RBC 4.1X 1012/L,WBCll.5X10’/L,N 78%,L 20%,血糖4.89mmol/L,尿蛋白25mg?dL,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G 1:512,IgM(—)。脑脊液检查:常规与生化检验正常。巨细胞病毒抗体IgG 1:16,IgM(—)。胸X片示左上肺陈旧性结核病灶,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左下肺感染。胸 CT示左下肺后基段小斑片状病灶。脑电图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轴索损害为主),重复电:刺激见低频波幅递减,高频波幅递增。BAEP示:双侧周围性损害。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人院后给予控制血压、抗感染、镇静及神经营养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逐渐呈木僵状态,不能进食,呼吸困难,住院至第11天呼吸变慢,发绀,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两肺除左下肺扪之略有实变感外,未扪及肿块与结节。肺门及支气管交叉处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大者4cmX 2.8cmX1.5cm。镜检:肺下叶支气管壁充血,并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肺泡间隔充血,肺泡腔内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淋巴、单核细胞尤以左下肺为严重,可见散在多灶,有的并已融合,于左肺下肺近肺门处取材,见支气管壁充血。黏膜部分脱离,并见一小团小圆形细胞浸润团,胞浆很少,核深染,染色质细,核不规则形、圆形或燕麦形,破坏支气管壁,并浸润邻近肺泡。免疫组化神经烯醇化酶(NSE)呈阳性反应。肺门淋巴结取材,淋巴结破坏,可见成团圆形、短梭形细胞团,核亦呈不规则形、圆形或燕麦形,核深染,胞浆少。脑:重1360g,眼观,两大脑半球对称,脑膜表面光滑,润泽,脑沟略宽,脑底Willis血管环管有的可见粥样斑块,但管腔未阻塞,亦未见血栓形成,颅神经眼观未见明显异常,未见脑疝,切面未见出血、软化。脑室轻度扩大。镜检:软脑膜轻度充血,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尤以小脑蛛网膜下腔血管周围为明显。大脑额叶、顶叶、海马、基底节等处取材,大脑皮层部分神经细胞尼氏体消失,胞浆呈淡红色,胞核固缩,核移位,尤以海马锥体细胞为明显,并有较多淀粉蛋白颗粒沉积;但星形细胞增生,丘脑、小脑、延髓、桥脑等处取材,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呈围管状浸润,小脑浦肯野细胞丢失,数量减少,齿状核神经细胞亦缺失,数量减少,并伴小胶质细胞增生,分子层、颗粒层变薄。延髓被盖部及第四脑室底部亦可见局灶性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橄榄核神经细胞减少缺失,小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脊髓于颈、胸、腰段取材,颈、胸段脊髓前角及后根神经细胞变性,丢失,髓鞘染色示脊髓后柱脱髓鞘改变,腰段小血管周围亦见少数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系统各处切片中均未见脑实质及血管内有癌细胞侵犯。其余脏器未见特殊病变,从略。

问题:

1.结合本例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请作病理诊断。

2.通过本例的病理所见,如何来解释患者出现的各种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3.通过本例的学习,今后若遇此类病人,在临床实践中有哪些帮助或启示。

【思考提示】

1.从病理所见主要可归纳为三类病变:(1)左肺支气管管壁及附近,可见成团小圆形、短梭形细胞,该细胞浆少,核深染,染色质细,核不规则,小梭形,燕麦形,免疫组化NSE(+),结合肺门淋巴结见到同样病变,故可诊断为左肺小细胞 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2)两肺下叶细支气管内及其附近肺泡中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呈灶性分布,左肺下叶部分灶性病变相互融合成片,因此可诊断为两肺支气管性肺炎伴左下肺融合性支气管性肺炎。(3)结合临床表现,患者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小脑损害症状及多颅神经与周围神经损害体征。临床定位弥散。病理所见,比较突出的是大脑、小脑、延髓、脊髓等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神经元不同程度变性、脱失,部分胶质细胞增生,但不见典型脑炎改变, 仅表现为脑病及神经病的改变。由于涉及范围较广,结合病理所见,患者有肺小细胞癌,而神经系统病理检查又未见癌细胞,所以 这些改变应属副肿瘤性脑病及副肿瘤性神经病(感觉性或运动性),故本病的病理诊断主要为: ①左肺小细胞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合并副肿瘤性脑病及副肿瘤性神经病。②两肺支气管性肺炎伴左下肺融合性支气管性肺炎。

2.癌肿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分两类:一类为癌肿的转移,多由血道或直接浸润引起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脊髓压迫症。如肺癌、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前列腺癌等,易引起颅内转移。另一类为非癌肿转移或直接浸润,而是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义免疫、自身免疫及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引起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的病变者,总称为癌肿性肿瘤神经肌肉病变,或称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这种副肿瘤综合征表现在神经系统的病变有:①亚急性小脑变性,表现为小脑皮质弥漫变性,Purkinje细胞数减少,分子层、颗粒层变薄,脊髓小脑束及后柱及腰髓锥体束变性,脑干眼球运动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及舌下神经核等变性。②弥散性脑病, 表现为大脑半球内神经细胞变性,大脑、脑干、小脑等血管旁淋巴细胞浸润及胶质细胞增生,文献中曾称副肿瘤性脑脊髓炎“边缘性脑炎”,但并无炎症细胞直接浸润。③癌性感觉运动性神经病,除后根神经细胞变性,周围神经还表现远端轴索变性及脱髓鞘改变。④癌性肌无力综合征,又称Lambert-Eation’s综合征,表现为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其机理是癌,尤其肺癌触发自身抗体,影响突触前膜电压门控的钙通道的数量与功能而使得Ca2+内流减少,乙酰胆碱释放障碍所致。本例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虽然比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也有四方面表现。(1)大脑半球病变:包括烦躁、记忆力下降,右半身痛觉减退。(2)小脑病变:头晕,走路不稳,双侧眼震,Romberg氏征(+),肢体共济失调,浅反射消失。(3)周围神经损害: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低,腱反射未引出,肌电图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重复电刺激有阳性发现,提示神经肌肉接头处有损害。(4)多颅神经损害:眼球运动神经受损,视物成双,左眼外展不到边;Ⅸ、X颅神经损害,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双软腭上抬力弱等。这些症状与体征均与上述四类病变相对应,因此本例可以说系一较为典型副肿瘤性脑病。

3.通过本例学习,使我们认识到:(1)副肿瘤综合征可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各个环节。对于不明原因的肢体无力,应想到有无癌性肌无力综合征(即Lambert- Eation综合征)的可能;对于不明原因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应想到感觉性神经元神经病;对于小脑症状,应当想到亚急性小脑变性,如有痴呆、精神症状,则应想到脑病尤其所谓“边缘性脑炎”。其意义在于它可能是一些隐匿性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尤其涉及多方面神经症状与体征,定位不十分明确者,应提高对肿瘤的警惕,寻找或发现原发肿瘤。(2)由于副肿瘤综合征不是由原发瘤或转移瘤直接引起,因此,即使已发现原发肿瘤部位,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症状与体征是由于肿瘤转移所致,因而放弃对肿瘤治疗。同时对副肿瘤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要治疗原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