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大纲

 

Ⅰ、课程概况

英文名称:PathologyI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

后续课程:诊断学、外科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科

总学时数: 120 学时

理论学时:64学时

实验学时:56学时

课外实践:      学时

学 分:6.5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法医学

 

 

Ⅱ、课程简介

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病理学由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和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两部分组成。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的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2.教学组织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标本(大体及切片标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临床医学课程,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3.教学保障: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幕布、空调、课桌及椅子;大体标本及切片标本、细胞涂片制作的仪器(切片机、脱水机、摊片机、染片机、显微照相机、离心机等)。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

选用教材:《病理学》(第八版),李玉林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月。

② 参考书目:

《病理学》(第七版),李玉林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月。

《病理学》(第1版),李甘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Basic pathology》(第7版),Ronnins编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9月。

③教学网站: http://jpkc.gdmc.edu.cn/blx/

 

Ⅲ、课时分配安排

理论

序号

讲课内容

课时分配

1

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4

2

损伤修复

2

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4

炎症

5

5

肿瘤

7

6

心血管系统疾病

7

7

呼吸系统疾病

5

8

结核病

4

9

消化系统疾病

6

10

泌尿系统疾病

6

11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4

12

传染病、性病

6

13

内分泌系统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

4

合计

64

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类型

课时分配

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验证型

4

2

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布置局部循环障碍病例讨论

验证型

4

3

局部循环障碍病例讨论+炎症 

验证型

4

4

炎症+肿瘤

验证型

4

5

肿瘤+布置肿瘤病例讨论

验证型

4

6

肿瘤+肿瘤病例讨论              

验证型

4

7

心血管系统疾病 

验证型

4

8

呼吸系统疾病 

验证型

4

9

结核病  

验证型

4

10

消化+ 布置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验证型

4

11

消化+ 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验证型

4

12

泌尿系统疾病

验证型

4

13

生殖系统疾病

验证型

4

14

传染病

验证型

4

合计

 

56

注:实验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

 

Ⅳ、正文

理论教学大纲

绪论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病理学的概念。

(二)熟悉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了解病理学的学习方法;病理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

(一)病理学的概念, 病理学的内容与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人体病理学与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适应的类型;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可逆性损伤的类型、概念及病理变化;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的类型、概念及病理变化、亚型及其概念。

(二)熟悉适应的概念;萎缩、肥大、增生与化生转归。变性、坏死的原因、条件以及结局或转归。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三)了解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凋亡和老化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类型:萎缩、肥大、增生与化生的概念、分类及其病理形态特点。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包括可逆性损伤(变性)与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变性的概念、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黏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及各种变性的病理表现

(三)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类型及各型病变特点、亚型及其概念。坏死的结局;凋亡的概念与形态表现;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再生的概念,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及其类型,骨折愈合的过程。

(二)熟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熟悉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三)了解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了解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一)再生的概念、类型、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再生过程。

(二)干细胞的类型及其在组织修复和细胞再生中的作用(自学);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三)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成分及形态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四)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自学)。

(五)创伤愈合的概念、基本过程类型

(六)骨折愈合的过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充血的概念与类型,淤血的病变与后果,肝、肺慢性淤血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及各种血栓的形态;栓塞的概念,运行途径及类型,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概念、类型、条件及各型形态学变化。

(二)熟悉动脉性充血的病变;出血的分类与后果,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影响与结局;梗死的影响与结局;出血的概念、病变。

(三)了解充血的原因、栓塞(脂肪、气体、羊水等)的影响,梗死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

(一)动脉性充血:概念、类型、病变及后果。

(二)淤血:概念、原因、病变及后果;重要器官淤血:肺、肝淤血的原因、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出血: 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与后果。

(四)血栓形成:概念、形成条件与机制,形成过程与形态,血栓的结局及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五)栓塞:概念、运行途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六)梗死:梗死的概念、原因与条件,类型及病变,影响与结局。

 

第四章  炎症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病变;变质、渗出与增生的形态学表现;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白细胞渗出过程,白细胞种类及其作用;急性炎症的类型、病理变化及其有关概念;一般慢性炎症的病变特征,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分类及病变特征。

(二)熟悉炎症介质的概念、类型与作用,炎症局部反应与全身表现,炎症的结局。

(三)了解炎症的原因,急性炎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通透性增加的过程与机制,吞噬细胞的吞噬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炎症的概述,炎症的概念、原因、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与增生;炎症的局部反应与全身表现。

(二)急性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的渗出与吞噬作用;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三)急性炎症的类型: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前三种炎症的概念、类型和各型的病理变化。

(四)急性炎症的经过及结局。

(五)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

 

第五章  肿瘤

一、教学要求

(一) 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概念;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良、恶性肿瘤区别;癌与肉瘤的病变特点及两者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的概念及病变。

(二)熟悉常见上皮性肿瘤和非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三)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的特点,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二)肿瘤的形态:数目、大小、形状、颜色、质地;肿瘤的结构:实质与间质。

(三)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细胞形态的异型性,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四)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五)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生长方式、生长特点、扩散方式、途径与机制。

(六)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两者的概念、区别。

(七)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八)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交界性肿瘤、瘤样病变。

(九)常见肿瘤举例:上皮性肿瘤:良性与恶性,常见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

(十)间叶组织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类型,癌与肉瘤的区别,举例及形态表现。

(十一)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与上皮内瘤变:概念、举例及形态表现。

(十二)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功能丧失;肿瘤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十三)环境致瘤因素: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因素、生物致癌因素。

(十四)肿瘤与遗传

(十五)肿瘤免疫(自学)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概念及类型;心绞痛的概念、心肌梗死大体形态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缓进型高血压各期病变及对机体的影响;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及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类型和病变特点;慢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变化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心肌病的概念。

(二)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要器官动脉粥样硬化对机体的影响。急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风湿病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的区别和关系。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

(三)了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风湿病和心瓣膜病的发病机制。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其他部位风湿病的病理变化。心包炎、心脏肿瘤和周围血管病。

二、教学内容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病变重要器官动脉粥样硬化及对机体的影响冠心病的概念及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病变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二)高血压病的类型,缓进型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变与后果急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

(三)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发展过程,风湿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其他部位风湿病的病理变化。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类型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五)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六)心肌病的概念及常见类型。心肌炎的常见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变化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及二者的不同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肺癌和鼻咽癌的大体和组织学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二)熟悉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矽肺的病变特点。

(三)了解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肺癌及鼻咽癌的病因;呼吸窘迫综合征。

二、教学内容

(一)肺炎的类型、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合并症及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特点及后果。

(四)肺癌及鼻咽癌的病因、常见类型、形态特征及转移途径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消化性溃疡病变特点、结局与合并症;病毒性肝炎基本病变和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原发性肝癌病变特点;食道癌、胃癌和肠癌的病变特点。

(二)熟悉消化性溃疡病因和发病机理;病毒性肝炎病因、发病机理和结局。

(三)了解肝硬化结局;原发性肝癌的病因;食道癌、胃癌和肠癌病因、扩散途径,病理与临床联系。

     二、教学内容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以及病变特点

(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变特点,结局与合并症

(三)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特点和结局。

(四)肝硬化的概述、分类。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五)原发性肝癌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病变特点

(五)食道癌、胃癌和肠癌病因、病变特点,扩散途径,病理与临床联系。

 


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教学要求

掌握淋巴样肿瘤的概念、分类及其病变特点。

二、教学内容

淋巴样肿瘤的概念主要类型、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白血病的概念。

 

十一、免疫性疾病(自学)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免疫缺陷病的病理变化,器官和骨髓移植排斥的病理变化。

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免疫缺陷病的发生机制;器官和骨髓移植排斥的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类型及其特点。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类型及发生机制、病理变化。

器官和骨髓移植排斥的反应及发生机制,排斥的病理变化。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分类、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的形态学改变、临床病理联系、转归;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发展经过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肾和膀胱的常见肿瘤的特点。

(三)了解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概念、分类、基本病理变化;病因及发病机理;各型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二)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感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三)肾和膀胱常见肿瘤:肾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三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子宫颈上皮异型增生、子宫颈原位癌与CIN的关系;子宫颈癌的大体形态学特征和临床病理联系;乳腺癌的大体形态学特征和临床病理联系;滋养层细胞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熟悉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了解卵巢肿瘤的常见类型和大体形态。

二、教学内容

(一)子宫颈疾病:子宫颈上皮异型增生、子宫颈原位癌、CIN的关系;子宫颈癌的病变、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乳腺疾病:乳腺癌的病变、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滋养层细胞疾病: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变、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

(四)卵巢肿瘤:卵巢肿瘤类型,卵巢畸胎瘤、浆液性和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及囊腺癌的病变特点。

(五)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概念及各种类型与病变特征。

(二)熟悉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病理表现。

(三)了解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病因。肾上腺疾病(肾上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其表现)和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甲状腺疾病: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甲状腺炎的病理变化。甲状腺腺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类型。甲状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各型病理变化。

(二)肾上腺疾病(自学):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与低下的病理学基础与临床表现;肾上腺皮质腺瘤与癌的大体和镜下形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大体和镜下形态,临床病理联系。

    (三)胰岛疾病(自学):糖尿病的分类及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胰岛细胞瘤类型及病理变化。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熟悉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三)了解颅内疾病常见并发症和小脑扁桃体疝的病变特点;脊髓灰质炎的病变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颅内疾病常见的并发症(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脑水肿、脑积水)。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结局。

(四)脊髓灰质炎的病变特点。

 

 

第十六章  传染病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发病机理及基本病变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及各型的病变特点;伤寒及细菌性痢疾的肠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淋病的基本病变特点;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的病变特点、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熟悉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梅毒的基本病变及各期梅毒的病变特点

(三)了解肺外器官结核病病因及发病机理;伤寒及细菌性痢疾肠病变的病因、传染途径及发病机理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的临床病理联系

二、教学内容

(一)传染病的概念、发病的三个关键环节、发病机理及基本病变

(二)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三)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常见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四)肺外器官(肠、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与关节、淋巴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五)伤寒病、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及传染途径、发病机理、并发症及结局。

(六)梅毒、淋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七)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变特点及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七章  寄生虫病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肠阿米巴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熟悉肠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了解阿米巴病的病因及传染途径、发病机理

二、教学内容

(一)阿米巴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发病机理肠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阿米巴肺脓、阿米巴脑脓)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实验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形态特征。常见变性的好发部位、形态特征。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二)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各种变性、坏死的后果。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

(三)了解各种变性、坏死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

(一)病理学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的观察方法。

(二)大体标本:肾/肝萎缩、肝/肾细胞水肿、肝/肾脂肪变性、肾/淋巴结/肺干酪样坏死、脾凝固性坏死、肝/脑/肺液化性坏死、足趾干性坏疽。

(三)切片标本:肝细胞水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脾凝固性坏死、肺干酪样坏死、肝淤血性萎缩。

(四)示教:肝细胞萎缩、肾小动脉壁透明变性、坏死的细胞核改变、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脾凝固性坏死、宫颈腺上皮鳞状化生、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二)熟悉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

二、实验内容

(一)切片:肉芽组织

(二)示教:新生毛细血管。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肝、肺淤血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后果;血栓的类型、形态特点、好发部位及各类型的鉴别方法;栓塞类型;血栓栓塞的常见部位及其后果。

(二)熟悉梗死的类型、形态学特征;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肝慢性淤血及脂变(槟榔肝)、左股静脉血栓、动脉血栓、二尖瓣血栓、左髂总静脉血栓及肺动脉主干血栓栓塞(课堂讨论标本)、脾贫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

(二)切片标本:肺淤血水肿、混合血栓、肝淤血及肝细胞萎缩。

(三)示教:淤血水肿、脾贫血性梗死。

(四)临床病理讨论。

 

第四章   炎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炎症的类型及其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和鉴别方法炎症局部的病理形态特征;渗出的各种炎症细胞;各类型炎症的好发部位及其形态特征;炎症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炎症与肉芽肿的区别。

(二)熟悉各类型炎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化脓性纤维素性心包炎、咽、喉、气管及支气管假膜性炎、脑脓肿、多发性脑脓肿、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二)切片标本:炎性肉芽组织、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异物肉芽肿、肝脓肿宫颈慢性炎性息肉。

(三)示教:肠假膜性炎、异物巨细胞、肝脓肿、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第五章  肿瘤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大体和组织学形态特点;肿瘤的异型性和病理变化;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良、恶性肿瘤区别;癌与肉瘤的病变特点及两者的区别。

(二)熟悉常见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

二、实验内容

(一)肿瘤标本的观察方法。

(二)大体标本:乳头状瘤、卵巢囊性畸胎瘤、阴茎癌、浸润型胃癌、溃疡型胃癌、蕈伞型胃癌、隆起息肉型大肠/小肠癌、肺癌、子宫平滑肌瘤、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癌、肝转移癌、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骨肉瘤。

(三)切片标本: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乳腺纤维腺瘤、甲状腺腺瘤、结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性腺癌

(四)示教:皮肤乳头状瘤、鳞癌癌巢、角化珠、肿瘤细胞核分裂像、多核瘤巨细胞、乳腺纤维腺瘤、甲状腺腺瘤、结肠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性腺癌。

(五)肿瘤临床病理讨论。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复合性病变;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变;心肌梗死大体形态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缓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急进型高血压病的发生及病变特点;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后果及其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的区别和关系;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生、病理变化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二)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二尖瓣急性风湿性疣状心内膜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大脑内囊出血、脑底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固缩肾、心肌梗死及心脏破裂。

(二)切片标本:高血压性固缩肾、主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全心炎。

(三)示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湿小结。

(四)心血管系统临床病理讨论。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及二者的不同点;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肺癌和鼻咽癌的大体和组织学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二)熟悉矽肺的病变特点。

(三)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小叶性肺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弥漫型肺癌。

(二)切片标本: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肺小细胞癌、鼻咽泡状核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

(三)示教:小叶性肺炎、纤维素穿过肺泡孔

(四)呼吸系统临床病理讨论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形态特征及常见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及其各型的病理变化;肝硬化常见类型及形态特征,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其临床病理联系;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及其临床病理联系;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类型及组织学类型。

 (二)熟悉消化管癌的大体类型和组织学类型。

    (三)了解阑尾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胃消化性溃疡、坏死性小肠炎、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并早期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硬化合并巨块型肝癌、肝硬化合并多结节型肝癌、蕈伞型胃癌、隆起息肉型结肠癌、溃疡型食管癌、溃疡型胃癌、缩窄型食管癌、浸润型胃癌、浸润型结肠癌。

(二)切片标本:胃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结肠黏液腺癌。

(三)示教:胃溃疡恶变、假小叶、嗜酸性小体、肝细胞性肝癌血窦、印戒细胞。

(四)消化系统临床病理讨论。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淋巴样肿瘤的分类及其病变特点。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二)切片标本: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三)示教:镜影细胞、霍奇金细胞、陷窝细胞。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的形态学改变、临床病理联系和转归;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发展经过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熟悉肾和膀胱的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大白肾、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泌尿系统乳头状癌。

(二)切片标本: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透明细胞癌。

(三)示教:新月体、萎缩肾单位、肾透明细胞癌。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子宫肿瘤和乳腺癌的大体形态学特征和临床病理联系;滋养层细胞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熟悉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了解卵巢肿瘤的常见类型和大体形态。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子宫颈癌、子宫体癌、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前列腺增生症、乳腺癌、子宫平滑肌瘤。

(二)切片标本:葡萄胎、绒毛膜癌。

(三)示教:水肿绒毛、绒毛膜癌的两种癌细胞。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及区别。

(二)了解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甲状腺机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癌。

(二)切片标本: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三)示教: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吸收空泡、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沙粒体。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二)切片标本: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三)示教:乙脑的筛状软化灶、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胶质小结。

 

第十四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各型的病变特点及区别;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熟悉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原发性肺结核合并淋巴道及血道播散、原发性肺结核合并干酪样肺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局灶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肺结核瘤、溃疡型肠结核、增殖型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伤寒(髓样肿胀期)、肠伤寒(坏死期)、结肠急性细菌性痢疾、结肠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喉、气管及支气管白喉、梅毒性主动脉炎并动脉瘤形成。

(二)切片标本: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肠系膜淋巴结伤寒病、结核假膜性炎、结肠阿米巴痢疾、肺结核。

(三)示教:结核结节、伤寒细胞、结肠阿米巴痢疾、结肠假膜性炎。

 

Ⅴ、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和成绩构成:本课程考试实行百分制,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实验课考核成绩、期中和期末理论课考试相结合,从四个方面综合评分。期中和期末理论课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各占总成绩的15%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15%

理论课闭卷考试双向细目表

序号

讲课内容

试卷分值

1

绪论,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

       5-8

2

损伤修复

5-8

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5-8

4

炎症

5-8

5

肿瘤

 8-15

6

心血管系统疾病

8-15

7

呼吸系统疾病

8-10

8

结核病

5-8

9

消化系统疾病

8-15

10

泌尿系统疾病

5-8

11

生殖系统

4-6

12

传染病、性病

4-8

13

内分泌系统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

4-6